top of page

護眼求己不求人 抗藍光產品僅阻3成害

藍光對人體並非直接造成傷害,而是長時間「累積」形成傷害,康寧大學視光科教師蔡政佑形容,抗藍光產品就有如「保健產品」達成「預防」藍光傷害人體,不可能隨時使用抗藍光產品就能達到即刻抵禦藍光傷害的功效。蔡政佑建議,縮短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才是治根本的方法,若僅依賴抗藍光產品,藍光傷害仍存。


市售抗藍光鏡片產品多以消費者需求進行外觀客製化,但其抗藍光率僅約20%至30%。

糗!抗藍光產品僅減少3成傷害


市售的抗藍光產品是否有效?蔡政佑解釋,光的三原色「紅、綠、藍」構成人的視覺所見,若把「藍」光去掉,人所見的世界將只會剩下紅與綠,因此抗藍光產品不可能完全過濾藍光,而是減少部分藍光進入人的眼睛。以一般市售眼鏡產品來說,最高可減少20%至30%藍光,其中常見的螢幕保護貼可過濾藍光約10%,濾藍光APP則在10%以下。



波長短又能量強 藍光傷害直搗視網膜


藍光對於不同視力條件者(近視者、曾接受雷射手術者等)的傷害是否有差異?蔡政佑強調,即使是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者,不管角膜如何改變都只能吸收波段較短的紫外線,藍光波長雖比紫外線長,但仍屬波短、能量強的光波可穿越外層的角膜、水晶體,並直接進入最內層的視網膜,因此受藍光傷害者以出現視網膜病症居多。



好煩惱!抗藍光鏡片到底有哪些?


市面上常見的抗藍光眼鏡大致分為「鍍膜式」及「吸收式」鏡片,2種鏡片又以「反射」和「吸收」作用畫分。「鍍膜式」以鍍上一層可「反射」藍光的膜,達到防止藍光進入眼睛的效果;「吸收式」則藉由「黃色為藍色互補色」原理,將鏡片染黃則可「吸收」藍光,可過濾35%至60%藍光,若將全鏡面染黃如黃色墨鏡般,其濾藍光比率更可高達100%。

另外,蔡政佑補充,藍光其實也有好壞區分,藍光波段為400至500nm,其中400至460nm波段較短、靠近紫外線,傷害人體能量較強而稱為「壞藍光」,另在460nm至500nm波段處距離紫外線較遠,該段藍光被稱之為「好藍光」,可調節生理機制、晝夜作息,白天使人精神奕奕、有益晚間更好入眠。然而,所謂抗藍光產品是指針對「壞藍光」進行過濾的產品,抗藍光產品削減20%至30%的壞藍光,剩下的好藍光皆可順利通過抗藍光產品的過濾機制。

以消費角度而言,多數消費者較不偏好選擇「吸收式」鏡片,因鏡片「染黃」造成觀感上有如老舊、發黃的鏡片,且眼睛所見皆變成「黃色世界」,不僅影響視覺辨識,對於特定(須辨色者)工作型態者更非首選產品。


 

SOS!常見迷思報你知


文書工作、玩遊戲哪個傷眼?

若設定在同樣的使用條件下,不管是電腦文書處理、手遊或桌遊,長時間使用眼睛必然感到不適,除了使用文書工具時,依照個人不同使用習慣,將文書工具改成不同「比例」

的大小,對眼睛造成的不適感有輕重之分,若要仔細比較與手遊、桌機遊戲的差異,其實難以衡量,但最重要的仍是建議減少使用時間,對眼睛造成的不適感及傷害才是最小值。


暗處少用3C! 電影也該少看嗎?

時常聽聞「不要在暗處使用手機,以免藍光傷害眼睛」,「亮、暗度」似乎成為人們界定眼力傷害程度的關鍵因素。一般而言,人在暗處時瞳孔會因鬆弛而放大,同時光進入眼睛的量也較多,若以觀賞電影的情形來說,雖然人在暗處瞳孔放大,電影的強光會大量進入眼睛導致傷害,但其實電影強光同時也塑造另一種亮環境,瞳孔受電影強光照射而縮小,自然減少強光進入眼睛的量,傷害程度同時減弱。

對於使用手機、看電視與看電影的3種活動,蔡政佑建議以「屏幕大小」作危險等級區分,雖然3者對眼睛的傷害程度沒有顯著差異,但屏幕尺寸愈小代表光線愈加集中,藍光傷害可能也較集中,可初步判斷藍光傷害程度以手機最劇、電視次之,電影則屬最輕微者。

627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