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數據來說話】圖解校園毒品犯罪情況
撰文、圖表製作/曾鈺閔
撰文/黃子暘
回看校園毒品議題,根據教育部、衛福部等通報、統計數字來看,校園毒品犯罪情況呈現什麼樣的情況?疑犯人數、真正施用毒品的人數有多少?國小一路到大專院校,哪一個學制施用毒品人數最多?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上述情況發生?
從相關公共部門統計數據來觀察,透過士林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兼保護官吉靜如、立法委員李麗芬對實務層面的分析,讓我們一探校園毒品犯罪狀況。
青年族群占多數 年齡為《少事法》適用關鍵
根據「民國97年-106年青少年嫌疑人數」數據趨勢圖顯示,以青年族群為最大多數,約2萬5千人至3萬5千人之間,少年族群次之,平均約1萬至1萬5千人,與青年族群相差2倍,而兒童族群為最少數,僅有約600上下人數。
士林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兼保護官吉靜如表示,在少年法庭轄管的青少年,依《少年事件處理法》規定為18歲以下,若有在案青少年歷經成年階段,則最多列管到21歲,因此,雖數據中的部分青年族群仍在學,但已不受《少年事件處理法》保護。
▲士林地方法院
少年調查官兼保護官吉靜如
民國97年-106年青少年嫌疑人數
註:兒童指未滿12歲之人、少年為12歲未滿18歲、青年為18歲未滿24歲。
資料來源: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
高中職生用毒最多 「跨學區」為影響因素
從「民國97年-107年各學制學生施用毒品人數」面積圖可見,自民國97年,高中職階段成為在校生施用毒品人數比例之大宗。值得關注的是,國中學制的施用人數也略高,而大專院校及國小生則相對較少,根據本專題【犯罪進行式】的資料指出,成年人毒品犯罪問題嚴重,但最接近成年年紀的大專校院學制卻沒有突出的數據顯示,高中職施用毒品人數卻又特別顯著,學制間有何關聯?此現象相當值得注意。
士林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兼保護官吉靜如表示,從實務界看來,高中職毒品犯罪問題最嚴重的現象屬於常態,高中職學制與國中生最大的不同在於,高中職生開始有「跨學區」就學的情況產生,導致接觸較廣、交友情況趨於複雜,16至18歲的高中職生年紀接近成年,因此幫派犯罪、毒品犯罪等的問題就較為嚴重;而國中生則受制於社區、學校的控制,人身心特質發展可能也未達一定程度,因此犯罪問題不如高中職學制嚴重。
立法委員李麗芬則認為,此數據來自教育通報系統,但大專校院的人數一定較多,因為大專校院的到課強制力未必如基本教育來的嚴謹,因此師生間的關係也不如國、高中生緊密,教育通報系統未必能夠掌握真實數據。
儘管近年各學制校方與相關單位持續加強合作,加大宣導力道,並全力協助在校施用毒品之學生投入勒戒,但校園毒品並非只是單純的校園問題,而是需要社會關注與通力協作的社會議題。
▲民進黨立法委員李麗芬